质子治疗中心患者版学术版En
导航

肿瘤质子放疗_乳腺导管瘤治疗_广州肿瘤医院

持续腹胀、腰围骤增、莫名消瘦?警惕“狡猾”的卵巢癌信号!

发布时间:2025-05-13点击率:

卵巢是女性身体里的一对小器官,它们藏在盆腔深处,一个在左边,一个在右边。虽然它们个头不大,但作用可不小。我们可以把它们想象成两个小小的“能量工厂”,它们不仅为女性调节激素,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,还在孕育生命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。


每年的 5 月 8 日是“世界卵巢癌日”,由世界卵巢癌联盟发起,旨在提高公众对卵巢癌的认知,增强患者的抗癌信心,同时呼吁社会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与支持。


图片


卵巢癌的恶性程度高、侵袭性强、复发率高、预后差,且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死亡率居于首位,因此素有“妇癌之王”之称。据 2024 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《全国癌症报告》显示,2022 年我国卵巢癌新增病例 6.1 万人,死亡病例 3.3 万人。


这一严峻的现状与卵巢的特殊解剖位置密切相关。卵巢深藏于盆腔深处,很难通过体表触摸或常规体检发现早期癌变。当疾病来袭时,卵巢往往也保持着“沉默”:早期癌变往往没有明显迹象,偶尔出现的腹胀、腹痛等小症状,通常会被当成消化问题而被忽视。只有当肿瘤悄然增大,那些危险的信号才会逐渐显现出来。正因如此,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往往已处于晚期,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。


1
卵巢癌的临床表现


图片


卵巢癌缺乏特异性症状,且容易被忽视或误诊。以下是需要警惕的“蛛丝马迹”:


1. 持续腹胀与食欲改变

卵巢癌早期患者常出现食欲下降、饱腹感、腹胀等症状。若肿瘤或腹水压迫胃肠道,可能导致进食困难或早饱感,但这些症状也常被误认为是胃肠功能紊乱。若上述症状持续存在或进行性加重,需提高警惕。


2. 腹部包块与腹围增大

随着肿瘤增大,下腹部可能出现质地坚硬、活动度差的包块,常伴有隐痛或钝痛,劳累后加重。此外,卵巢癌患者可能会出现腹围进行性增大,这通常是由于腹水或盆腹腔包块引起,很多女性会误以为是体重增加而忽视这一症状。


3. 泌尿系统异常

肿瘤压迫膀胱或侵犯周围组织,可引起尿频、尿急或排尿不畅,晚期可能出现血尿等症状。


4.大便习惯改变  

盆腹腔包块压迫或侵犯肠管,可引起便秘、腹泻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、大便带血等症状。


5. 阴道不规则出血

某些类型的卵巢癌可以分泌性激素作用于子宫内膜,导致阴道不规则出血,包括非经期出血、经期出血量增多或绝经后出血等。


6.疼痛

卵巢癌包块压迫或侵犯神经可引起持续性疼痛,特别是重度疼痛,一般的止痛药物效果不佳。


7.全身消耗性症状

不明原因的体重骤降、乏力、贫血等可能是肿瘤消耗机体营养的表现。如果体重在短期内下降 5% 以上,或出现持续性疲倦、乏力且无法通过休息缓解,需引起重视。


这些症状虽然可能与其他疾病相关,但如果持续存在或进行性加重,建议务必高度重视,并及时就医。


图片


2
卵巢癌的高危因素


1.遗传基因预警

据 2023 年发布的《妇科肿瘤遗传咨询专家共识》显示,约 10-15 % 的卵巢癌与遗传因素相关,其中 BRCA1 / BRCA2 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的遗传因素之一;此外,林奇综合征(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)患者罹患卵巢癌的风险也显著升高;有卵巢癌、乳腺癌或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个体亦需重视。


2.年龄、激素与生育的影响

卵巢癌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,尤其是在 50-65 岁之间达到高峰。此外,长期无排卵(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)、未生育、不孕、月经初潮早(< 12 岁)、绝经晚(> 55 岁)等因素,通过增加卵巢上皮细胞的分裂次数或改变激素环境,也可能增加卵巢癌变的风险。


3.生活方式的影响

肥胖也被视为卵巢癌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,其通过多种机制增加卵巢癌的风险,包括激素水平的变化、慢性炎症和免疫功能受损,以及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等等。总体而言,高脂肪饮食、缺乏运动、吸烟等不良习惯都可能通过影响激素代谢或免疫功能,间接增加卵巢癌的风险。


图片

图片


3
不同人群的筛查策略


1.普通女性

40 岁以上的女性,建议在每年的常规体检中加入妇科超声检查(经阴道超声会更精准)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(包括 CA125 和 HE4),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诊断率。


2.高危人群

有家族乳腺癌/卵巢癌史、BRCA 基因突变携带者、林奇综合征患者,建议从 30-35 岁开始定期筛查。除超声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外,建议结合遗传咨询,必要时进行基因检测,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。


图片


图片


✨ 开启一次“健康自查”

抽出 5 分钟,留意自己是否有持续腹胀、腰围变大、频繁上厕所、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异常。如果这些症状持续超过 2 周,建议到专科门诊就诊,给自己一个安心的答复。


✨ 为亲友撑起“健康守护伞”

把这份重要的健康提醒分享给身边的妈妈、妻子、女儿、闺蜜……一句简单的“记得去做体检”,可能就是守护她们健康的关键一步。

相关新闻

    暂无数据
预约挂号
预约挂号
预约挂号
APP
APP
APP
微信公众号
微信公众号
微信公众号
就诊指南
就诊指南
就诊指南
问一问
问一问
400-830-7338